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主页 > 欧洲杯

王宏亮 柴达木石油人的初心与自豪

2024-06-29 浏览:

◇ 曹遂义

1991年3月中旬,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到柴达木油田视察,看望生产一线干部工人。一天,王部长一行来到花土沟一支正在打井的钻井队。井场在一片光秃秃的山脊上,海拔3400多米。站在这里向南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昆仑山上的积雪和清澈的尕斯库勒湖。王部长爬上钻井平台,和工人们打招呼。正要离开井场时,看见不远处站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独自望着高高的井架。他走到小女孩身边,俯身,轻轻地把她抱起来,说:“这姑娘跟我孙女差不多大。” 当他得知女孩的父母都在井队时,眼中闪着泪光,叮嘱油田的负责同志,一定要解决好井队两个劳动人民的子女的托儿问题。部长在山坡上抱着女孩流泪的画面,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这让我想起原青海石油管理局局长、后任青海省委书记的尹克胜同志说过的一句话:“谁说我们石油人不懂得享受生活?如果在城里,周末我们还会去电影院看电影,节假日还会带孩子去公园玩。可现在我们的家在柴达木,岗位在井场,使命就是找油,就没有机会享受这些了。我们以苦为乐,引以为豪,无怨无悔!”

我还能想到很多很多。

1978年10月,石油部副部长兼总地质师闫敦实率领勘探司、规划院部分同志到柴达木油田视察,我一直跟随他们。闫副部长是我国建国初期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的,参加工作后,曾到苏联进修,是我国石油工业创始人余秋里、康世恩在石油地质勘探方面的主要顾问。那一次,闫副部长一行在柴达木一呆就是十多天,白天下野外考察,晚上看资料、听汇报,去了油泉子、开特米里克、油砂山、花土沟、狮子沟、南翼山等地,他都带着照相机,走到哪儿拍哪儿。 他除了记录一些钻井队、地震队、试油队、采油队等作业队的工作情况、设备情况​​外,还记录了更多的地质构造地层暴露情况和地质地貌情况。在油泉子,他顺着一组暴露地层的方向,拍了一整卷胶片,他工作得很紧张,一点也不觉得疲惫。离开冷湖那天王宏亮,我陪同闫副部长一行到兰新铁路柳园火车站,我和部长及其秘书林瑞金同坐一辆车,我们在最前面。翻过当金山、经过敦煌后,在离柳园50公里的地方遇到了沙尘暴。突然,天空像一块巨大的黑幕一样向我们滚过来,开始看不见,几百米远,然后几十米远,最后完全看不见了。车子停了kaiyun下载app下载安装手机版,,我们坐在车里,只听见沙石撞击车身的声音。 尘土弥漫在车厢里,呛得我们口鼻生疼。闫副部长感慨地说:“我的一生就是在这样的坎坷中度过的!小林!你们和我一起受苦了!”大约半个小时后,沙尘暴过去,天空渐渐放晴。我们下车一看,前面不到百米的路边有一支养路队,不过沙尘暴来之前我们没看见。再看车,挡风玻璃上满是灰尘,车牌的蓝漆也被沙土磨得光亮透亮。到达柳园后,我们在柳园火车站附近的管理局设备总库招待所休息。我请部长和同志们吃饭时,只见他一个人在房间里专心致志地翻看柴达木视察日记!

1979年10月,也就是阎副部长视察柴达木油田的第二年,宋振明部长也来到柴达木。宋部长一行20余人在焦立人、陈烈民、李天祥等副部长及几位司局局长的陪同下,结束了对南疆石油勘探区的考察,来到柴达木。时任南疆石油战役总指挥李静也随宋部长一起前往。我随局党委书记薛吉元到新疆若羌迎接宋部长一行。在若羌住宿的当晚,大家到电影院看了电影。电影开始前,幻灯片上打出一句标语:“热烈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部部长宋振明同志”,会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我们翻过阿尔金山,下午2点到达柴达木油田西探区指挥部。仿佛是上天特意安排的一样,部长一行刚刚进入招待所房间休息,突然刮起一阵沙尘暴,天色一下子暗了下来。我赶紧叫大家关好门窗,拉上窗帘,打开灯,然后赶紧跑到厨房看午饭准备得怎么样了。走进厨房,只见厨子把面粉做成的馒头煎成油条,因为黏糊糊的,给部长等人吃。厨房门窗紧闭,窗帘拉紧,灯亮着,但还是灰蒙蒙的。四个人围着油锅和和面桌站着,举着一张大塑料布。厨子爬在塑料布下面,紧张地干活。即便如此,还是挡不住沙尘落进油锅、落到和面桌上。 吃饭时,宋部长拿起一根油条咬了一口,然后站起来动情地说:“我们北京来的同志们谁尝过柴达木油条的味道?柴达木油田的同志们,正在吃着沙子,与严寒作斗争呢!”听着部长的话,在场的薛书记、尹处长等同志们眼圈都红了。宋部长接着对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副部长陈烈民说:“请大庆给青海局提供点吃的!”陈部长当场说:“我回去后就立即给青海局送4万斤大豆!”餐厅里响起了掌声。正是如此,风沙无情,人心善良,石油工人从上到下同甘共苦,东到西、南到北,都是一家人。

我们再回头看看柴达木的石油工人。

1954年5月,建国后第一支进入柴达木盆地的地质大队先遣队,一行一百多人,从敦煌向柴达木盆地进发。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筑路队队员陈子伟,那一年他21岁,刚从兰州培黎石油学校毕业,到柴达木地质大队当地质师。进发柴达木的日子里,他们白天艰苦跋涉,晚上就地宿营。不管有多累,晚上大家准备休息的时候,陈子伟总会用口琴吹几曲,为大家解除疲劳。因为他是先遣队的第一人2024欧洲杯,,后来他戏称自己是“柴达木油田祖师”。 陈子伟到柴达​​木的第二年,和他同一所学校毕业的天津姑娘张秀珍也来到柴达木,成为女子勘察队的一员,并与陈子伟结为夫妇,两人在大垦坂雪山下海拔3100多米的大柴旦镇工作生活了30年。陈子伟成长为正处级单位的党委书记,张秀珍也成为一名管理干部。1984年,陈子伟所在的单位从柴达木盆地迁到了自然环境相对较好的甘肃敦煌。然而,到了那里不久,张秀珍就因不治之症去世,终年48岁。陈子伟按照张秀珍的遗愿,将遗体安葬在冷湖公墓。1985年,陈子伟被调到华北油田。 令人唏嘘的是,他到那里不久后也患上了不治之症,一年后去世,时年仅53岁。他的子女们遵照他生前的遗愿王宏亮,将他的骨灰运回柴达木,与张秀珍合葬。这是柴达木石油先驱对戈壁滩的眷恋。 在他病重的时候王宏亮,他给我写了一封信,说:“随易!今年又是我倒霉的一年,六月份被查出得了不治之症,在北京做了手术,痊愈后出院回家。至于阎王什么时候叫我,就交给命运吧。我不怕死,每个人都注定要死,早死晚死,只是现在回想起许多往事,都历历在目。想到和老同事打架的情景,这大概是一个人死前必然要经历的!我只能因身体疲惫而写下这些,请您谅解。您工作忙,回信没关系,但我死后还是需要唁电的!请代我问候尹书记(克生),老陈向他致敬!1986年9月6日。”这封信我一直保存着,一直怀念我敬爱的老领导陈子维。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埋藏浅,天然气中甲烷含量高。1964年曾在那里打了一口井,在放出气体后,钻机烧毁,气井报废,此后没有再开展工作。1976年,青海石油管理局决定回涩北,组织钻井队、地震队、电测队、科研队、运输队等上千人的勘探活动。期间,管理局一位领导带领机关工作人员组成前线作战指挥所,工作人员每三个月轮换一次。战区没有社会基础,每一棵草、每一枚钉子、每一块石头都要从200多公里外的冷湖基地运过来,所有人员都住在帐篷里,没有淡水。北京某部门的一位主任在那里住了一个星期,感叹:“这里缺乏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战斗队士气高昂,斗志昂扬,昼夜奋战,忘我奉献。战局发展迅速,高产气井接连出现,全系统一片欢腾。年底,薛崇仁副局长在离开战斗前线的当天下午率领相关人员赶赴勘探区。在气井闸门打开的一瞬间,悬挂在地面数十米的喷射管线急速旋转,把站在井口附近的薛崇仁及副矿长、组长、队长等四级干部和两名工人撞倒,当场壮烈牺牲。那一年,薛副局长年仅41岁。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如今年产5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柴达木涩北气田地下,流淌着薛崇仁等人的鲜血。

柴达木盆地的油砂山是油砂地层出露最多的地方,民国时期的勘探者就是在这里发现沙子和土是可燃的。1980年,青海油田的一个钻井队在这里打井。队里的一个副钻井工叫王洪亮,他的妻子在河南老家分居。妻子生下女儿后,王洪亮没法回家。女儿满月时,队长让他请假回家看望刚出生的女儿。离开井队的前一天晚上,王洪亮主动向队长提出再值夜班的要求,队长答应了。但就是那个夜班,他死在了钻井平台上,双腿和上肢被钻机的锚绳勒成两截。 妻子抱着刚满月的女儿,陪着公公婆婆从河南来到油砂山,但王洪亮却再也没能见到亲人。在王洪亮的遗体前,妻子紧紧抱着女儿,跪在地上,放声大哭:“洪亮,你为什么不要我们母女了!”队里的战友们看着王洪亮的家人和朝夕相处的战友们,泪流满面。处理完王洪亮的后事后,队长把王洪亮的家人请到家里做客,大家忍着悲痛,一起吃了顿饭。打开王洪亮的包,发现里面有四包康宁奶粉,是他托人从西宁买来的,准备带回老家。王洪亮去世时,年仅32岁。

如果追溯到更早的年代,还会有更多史诗般悲壮的故事。1955年,柴达木勘探之初,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得难以想象。“背着一卷行李,提着一口锅,高举红旗在大漠作战,渴了吃昆仑雪,饿了吃青稞馒头”是当时地质队员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骆驼,用来运送仪器和生活用品。有一位从河北来到柴达木的年轻人叫范建民,刚满18岁,成为柴达木地质大队的赶驼人。他在一次任务中迷路,未能回到大队部。队员们一起到处寻找,但十多天都没有他的踪迹。一个月后,他的尸体在一处叫开提米利克的山丘群中被发现。 他一手捂着的衬衣口袋里,揣着5元线头,据伴侣说,他准备当月把这5元钱寄给远在老家的失明母亲。

说到柴达木油田的这些人和事,我听到毛主席说的一句话:“看来发展石油工业,要革命,要艰苦奋斗。”谁来艰苦奋斗呢?就是我们石油工人!胡耀邦同志曾在华北油田说过:“石油战线的一百二十万工人,是一支非常优秀的队伍,是一支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社会主义的具有开拓精神的建设大军。”我也想到了习近平同志说的一句话:“大庆是全国的标杆、旗帜,大庆精神激励着工业战线的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只要精神不松懈,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一直是在压力和挑战下奋勇前进,也一定会继续在压力和挑战下奋勇前进。”石油工人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勇于担当、为祖国石油事业努力奋斗的人,我们是有资格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 我们也是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人,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拼搏、创新、攀登,我们永远是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拼搏、冲锋陷阵、砥砺前行!

2024欧洲杯 酷24体育 kaiyun下载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云开·全站appkaiyun官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