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主页 > 欧洲杯

[影人篇·邓碧云] “万能”是令人入迷的诱饵

2024-06-25 浏览:

邓碧云(1926-1991),“环球皇后”

邓少芙,广东省三水市白坭镇清塘村人,出生在广州,自幼接触粤剧,15岁便成为花旦。她擅长的戏路多,文武兼备,男女皆可,尤其擅长饰演刁蛮、凶悍的角色,演技既庄重又幽默,被誉为“全能女皇”。

粤剧之外,邓碧云1950年踏上银幕邓碧云新马曾,拍摄电影《风火送慈云》。至1967年,她已演出250部电影。她演的电影多为喜剧片,包括《新媳妇扭伤与恶姑》(1956年)、《铁嘴鸡》(1956年)、《燕子送燕子信》(1959年)、《一楼十四人》(1964年)、《傻大姐从军》(1965年)、《好大姐卖粉果》(1965年)等。其中,最深入人心的是刁蛮媳妇、傻大姐、顺德“马姐”等形象。

邓碧云1968年开始转投电视,主演过多部知名电视剧,包括无线的《家变》(1977)、亚视的《变色龙》(1978)、亚视的《名媛情》(1978)。在电视剧中她多饰演母亲角色,尤其在80年代无线短剧《季节》中饰演慈母形象深入人心,更让她获得“大家妈妈”的美誉。1992年邓碧云因病在香港玛丽医院逝世。

电影《新雷峰塔》中邓碧云的形象。

晚年的邓碧云经常在电视剧中饰演“妈妈”的角色,由于演技出色,获得了“大家妈妈”的美誉。

邓碧云在《燕子带来燕子信》中饰演女一角。

邓碧云饰演男主角(左二)。

今年3月的澳门艺术节上,一位现代演员扮演了邓碧云的角色。

邓碧云女儿李艾茵(左一)、董彪、邓碧云扮演者李峰、澳门文化

何丽珍导演祝贺舞台剧《邓碧云夜访澳门金玉堂》演出成功。

2001年4月,香港邮政发行以邓碧云及新马师曾为题的纪念邮票。

“叱咤风云”邓碧云虽然已经离世多年,但她在舞台和荧幕上的出色表现和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仍然深深印在人们心中。

2001年4月,香港邮政局特别推出一套邮票纪念八位昔日影星,包括岑马诗曾与邓碧云、吴楚帆与白燕、张福裕与黄敏丽、麦炳荣及凤姑娘。此前,香港邮政局只在1995年发行过纪念李小龙、任剑辉、梁醒普及林黛的邮票。为配合影星主题,这套邮票特意采用双齿孔,中间的齿孔向内弯曲,模拟电影院的银幕,使邮票上描绘的男女影星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今年3月,香港春天舞台为澳门艺术节特别制作舞台剧《邓碧云夜访澳门金玉堂》,以纪念已逝世11年的邓碧云。该剧在澳门百年古宅金玉堂举行,由资深演员李峰饰演的邓碧云女士演绎得惟妙惟肖,演出场场爆满。

灵魂复活

邓碧云:百种角色、万种风格让她熠熠生辉

一个人要演好自己的容貌性格,并不难,但能同时以不同的性格出现,饰演不同的角色,实在是太了不起了。粤剧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巾帼枭雄”:她能在同一部影片中一人分饰两角,时而饰演端庄美丽的贵妇,时而饰演精明凶悍的女子,时而饰演慈母,时而饰演孝子——总之,在舞台上和在众多粤语电影中,她都把“全能型”的形象带给观众,让观众惊喜和惊叹。

她就是粤剧史上唯一能演绎如此多元角色的女演员邓碧云,被誉为“环球丹后”,被朋友和学弟学妹们亲切地称为“碧姐”。

邓碧云是一个传奇人物。关于这一点,或许内地影视观众知道得很少,因为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香港度过的。长期的地域隔离,让这个传奇人物的面容“变得”模糊。她如何从戏班小角色一跃成为女主角;如何在80年代投身电视圈,被香港人称为“马达”;她的人生经历了哪些曲折等等,我们很难了解她人生的坎坷。熟悉她的人或许能在电视上认出她,却未必知道她曾经是一位著名的粤剧演员。

邓碧云出生于军人家庭,父亲邓赤轩是广东海军中将。在那个年代,家庭环境对一个女孩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影响了她一生的性格和行为。邓碧云对父亲有着不可磨灭的敬重,直到父亲去世,她对父亲的依恋和怀念,以及她的“敬意”始终未变,这种情感一直延续到她去世。她率直乐观的性格,直接受到父亲的影响;她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生活态度,则是由父亲从小对她严格的持枪训练培养出来的。

因此,乐观的邓碧云常常“不惜”自嘲,以“提升”气氛。1985年邓碧云重返舞台时,与凤姑娘合演《玉痴配佳人》,为香港三水同乡会筹款。当时有人问她演花旦还是文武生,她回答得很“机智”,自称“我这么胖,怎么当花旦?要演女扮男装!”随即她做出搞笑举动——用手圈着腰,表示自己已经没有“黄蜂腰”了,要“演女扮男装”。一个可爱的邓碧云形象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当她“认真”起来,其实能把一个年轻演员“培养”到永远忘不掉“教训”的地步。据港星程玉玲回忆,她和大碧姐(邓碧云饰)合演《名人爱情故事》时,因为工作太忙(连续拍两部戏,每天早上六点拍到凌晨三点),导致她睡过头,迟到了,邓碧云当着全剧组的面责怪她。邓碧云说,镜头面前人人平等,哪怕是临时演员,谁也离不开他,所以一定要准时!这直接影响了程玉玲以后的工作态度——在后来的工作中,她一直都是“带头”,从未迟到过。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邓碧云那严肃的神态,那种由平时的可爱笑脸,转变为板着一张脸“训人”的表情,是不是对得起“万能旦侯”的称号呢?

一个人能在舞台上塑造一个形象,并非是灵光一闪。邓碧云的本性注定了她“叱咤风云旦侯”这一现实形象的存在。在“叱咤风云”的背后,我们作为观众和后辈,似乎能嗅到一丝这样的气息:所谓的“叱咤风云”是不是意味着某种艺术形式的阶段性总结?说得更严肃一点,是不是阶段性的收官?答案或许不是“是”或“不是”那么简单,因为我们从来不敢妄下结论,某个角色的出现、发展、消亡,就代表着某个艺术时代的逝去。但不得不承认,当那些昔日粤剧界的大佬、大姐们一个个踏入人间,那一长串的名头便渐渐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中,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星光熠熠的世界,是这些“邓碧云”们从未有过的另一种真正的辉煌。

至于“电影人”邓碧云,她还是成功的,因为她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成就”了自己。因此,当邓碧云离世时,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那些影视明星的回忆与怀念(梅艳芳曾说: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辉煌的日子,碧姐也曾经辉煌过,相信她的粉丝永远不会忘记她。梅艳芳与碧姐从未有过合作的机会,在她的印象里,邓碧云随和、幽默);而那些曾经的粤剧观众,早已忘记了这位早期的粤剧才子去了哪里。

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影响,导致一个人人生选择的改变。纵观她的一生,她留下了一长串的影视剧作品,从《风火送慈云》(1950)、《花王的女儿》(1950)、《梁山伯再遇祝英台》(1952)、《新雷峰塔》(1952)、《碧海狂僧》(1953),到晚年的《安乐战场》(1990)、《御花园女将》(1990)、《百分美人》(1990)等等。她所钟爱的粤剧艺术,因为这些剧作的掩护,仿佛被藏在了一个神秘的角落。难以猜测,邓碧云是否会因此而充满孤独感。 对于一个开朗乐观的女性,我们很难窥视她内心积攒的故事和情感。如果在某个夏夜,我们在谈论一些逝去的人时,脑海中偶然浮现出“邓碧云”三个字邓碧云新马曾,想起她演过的影视剧,或许就足以告慰她在天堂的灵魂。

字符词典

【从小就接触艺术】

邓碧云从小就喜爱粤剧,父亲觉得她很有天赋,便请廖乐乐做她的老师,教她唱戏。那是在1938年前后,当时她大约13岁。廖乐乐觉得邓碧云是个可以培养的人才,很快便带着她到香港电台唱粤剧歌曲(大家都以为她是从粤剧到影视,但其实她参加的第一个传播机构就是电台)。她算是神童了。在父亲的安排下,她很快就登上了广州海员俱乐部的舞台表演。面对大批观众,她一点也不害怕,一口气把歌唱完,掌声雷动。她被取名为“玉璧”(邓碧云早年的绰号),随后便不声不响地播出了。

同年,她拜入萧兰芳为徒,在兰芳粤剧训练学校学习。萧兰芳的徒弟中还有后来成为名家的方艳芬,所以邓、方二人也是姐妹。邓碧云在兰芳粤剧训练学校学了4个月的基本功后,次年就进入了专业粤剧团。她先在“万年青”剧团饰演梅香,后来又在“九重天”、“太平”、“女儿香”(全是女班)等粤剧团饰演花旦。邓碧云在很多粤剧团演出过,从“梅香”这个角色到剧团的主要支柱,她一步一个脚印,孜孜不倦,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声名鹊起]

邓碧云一生得贵人相助,从金天华剧团女主角做起,很快便得到剧团顶梁柱陈锦堂和上海妹的喜爱,在剧团里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然而好景不长,几个月后,日军入侵香港,她被迫携家人逃往澳门,谁知澳门竟成了她发迹的地方?

在澳门,“金天华”粤剧团先是改组,她从四帮花旦升为三帮花旦。后来,她得到南湾游乐园的师傅“马六”的赏识,升为主花旦(15岁)。当时邓碧云新马曾,她的搭档正是后来凭借《情僧潜入潇湘阁》一剧名扬东南亚的新锐小生何非凡。两人合作后不久,便震动了整个粤剧界。不久,因饰演黄飞虎而声名大噪的白玉堂在平安戏院以“平安戏班”为名组团,白玉堂为文武生,洪仙女的师傅何英莲为主花旦,邓碧云为二帮,何非凡为白玉堂副。很快红遍了整个澳门。 邓碧云的名气由此而起。

[人气女演员]

随着她在澳门名声大噪,陈锦堂便邀请邓碧云来广州重组“金天华”剧团,两人在广州大获成功。邓碧云身边有郑碧英。香港粤剧圈常以“大碧姐”(大姐)和“西碧”(小妹)称呼她。大碧指邓碧云,西碧指郑碧英。郑碧英也是在40年代进入粤剧圈的,邓碧云对她照顾有加,50、60年代大碧姐主演的许多电影,必有郑碧英的参与。郑碧英自幼学戏,舞台功底扎实,嗓音清亮,唱腔独特,魅力十足。因此,“大西碧”和“西碧”很快便同时走红,成为“金天华”的一对“当红”女星。 此时,邓碧云结识了纺织大亨雷伟洲,并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后来她与雷伟洲结婚,两人相爱了30多年。

1965年,邓碧云组织“碧云天”剧团,并担任团长。她曾担任男班主。曾主演过与白玉堂合作的《玉痴》、与何非凡合作的《疯和尚》、与新马师曾合作的《孟丽君》、与李宝英合作的《泪笑新声》等著名剧目。1977年退出粤剧界,演出的最后一部粤剧是与罗延庆合作的《新风飞到野鹤家》。

她一生演绎过各种悲欢离合,被誉为“全能旦后”。她文武双全,能演反派,饰演的角色从“梅香”到花旦,从美少女到“牛文柴”,多姿多彩,多才多艺。

【电影、电视剧《妈妈的节奏》】

和许多粤剧演员一样,大毕姐也在1950年代投身电影界。1950年开始拍戏,出演的第一部电影是《风火送慈云》。1950年至1967年,她主演的电影超过250部,大部分是戏曲片,也有时装片,有《信陵君盗印救赵》、《英雄寡妇》、《风流皇帝》、《杨八妹招亲》、《爱情和尚》、《美人陷阱》、《望二亭》、《三姐妹下凡》等。1968年开始演电视剧,出演的第一部电视剧是《我年少有为》。1977年在无线电视演《家有变故》,最后演《季节》——在这部剧里,她饰演“妈妈”(母亲),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从此,“大家马达”的名字便传遍了省内及港澳地区的影视圈。

[个人魅力]

邓碧云的人品也备受好评,她不抽烟不喝酒,生活平凡,性格开朗真诚,乐于助人,活跃于社交,因此人脉广泛。邓碧云乐于为后辈指点迷津,在电视圈十余年,深受后辈喜爱,例如沈殿霞、罗嘉良等电视演员,都曾称赞大碧姐的人品。

邓碧云乐于扶持粤剧新秀,活跃于香港粤剧界的不少大咖,包括阮兆辉、温千岁、尹飞音、梁汉伟等,都是从她的“碧云天”班走出的。邓碧云没有正式收徒,但因为乐于教导后辈,粤剧界不少人都曾受教于她,其中陈家明、王超群等都是邓碧云的后人。

陈嘉明自幼学戏,自幼在《碧云天》演出,长期跟随汤碧云。最初,陈嘉明学的是文武生,70年代末加入利群粤剧团,担任罗家英副团长,后因需要转为花旦。陈嘉明曾多次参加中、大剧团演出,担任副花旦,偶尔担任主花旦。如今,她是香港少有的实力派老戏骨。香港有句俗语,一个剧团如果没有尤生浦、阮兆辉、辛建朗,没有陈嘉明、任冰儿,就不能称为大剧团。陈嘉明是粤剧界少有的才子,生旦能演,文武兼备,功底深厚,颇有师承之相。

汪超群的背景与陈家明相似,两人都是从“碧云天”一步步爬上来的。不过汪超群自上世纪70年代起便长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演“街戏”,直到上世纪90年代新马粤剧没落后才回香港,如今也是香港著名演员,是“冠群天”和“千群”剧团的女主角。著名歌星陈慧思也曾师从邓碧云。

地理记忆

十八府路

据罗家宝回忆,邓碧云曾在海珠剧院、平安剧院演出过,住在十八府路。十八府路是一条临沙面的普通道路,分为南北两段。最引人注目的是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绿树和等在路边的“摩的”司机。绿灯一亮,不少车辆蜂拥而至,路面在车轮下驶过,像记忆中的历史、历史人物。邓碧云的影子在哪里?也许就在这条路的上面,在那些飘浮的云朵里。

老朋友采访

演技天赋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家宝今年73岁,被誉为粤剧界的“活历史”。

亲密的老朋友

在番禺石岗东路一个安静的小区里,记者遇见了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罗家宝。这位被誉为粤剧“活历史”的老艺术家对记者的到访表现出格外的热情,往事如歌般从记忆深处缓缓流淌而出。

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您是什么时候认识邓碧云的?

罗家宝(以下简称罗):1943年。那时我才13岁,就跟着她去“演小角色”。当时因为香港沦陷,我和她就来到了广州。当时成立了一个“金天华”剧团,我在里面当徒弟。我记得很清楚,剧团的文武生是黄君武和陈锦堂,小生是梁鹤龄,丑生是温觉飞,花旦是邓碧云。1951年左右,她去了香港。从那以后,她基本就没再回来过。

Q:你当时对她有什么印象?

罗:她人很好,虽然是名演员,但是不傲慢,很好说话。她很有才华,演粤剧、电影都很好。她也很谦虚。我记得那是1946年左右,她已经很有名了,但为了学点东西,她宁愿当第二花旦(上海妹是当时的花旦王)。生活中的邓碧云很开朗乐观,总是说说笑笑,但一上台就很严肃,因为她对艺术一直很认真。

记者:您见过晚年的邓碧云吗?

罗:大概是1986、1987年的时候,我经常跟她去中山温泉,当时何英桐的太太也在,她泡温泉的时候总是一边唱歌,一边看,看起来很开心。

记者:粤剧界称她为“寰宇旦皇后”,您知道她是如何得来的这个称号吗?

罗:那是1944年,她和陈锦堂、新马师曾、刘夏怀在海珠剧院连演三晚戏,我也在戏里演一个角色。第一晚,她演《女儿香》里的母亲,第二晚她演武松,新马师曾演潘金莲,刘夏怀演武大郎,邓碧云演西门庆。第三晚她演“沙三少”,邓碧云演“银姐”,刘夏怀演其丈夫。这三晚的演出,轰动一时。从此,她就被称为“全才”,什么都能演,花旦、青衣、小旦、武旦、文武生等,她都演。

记者:邓碧云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电影人”,您对她进军电影圈的情况有什么了解吗?

罗:因为香港电影对粤剧舞台表演影响很大,所以很多艺人都转行演电影。她去香港之后,因为比较出名,所以就有人找她演出。当然她基本上都是演粤剧电影。那时候香港电影的市场比粤剧好很多,比较火爆。票价也很便宜,大概两三块钱一张,而粤剧的票价一般是十几八块钱。而且电影也能让人看得更清楚,很多细节都看得很清楚。不过她也经常在舞台上表演。

记者:您觉得她主演的电视剧怎么样?

罗:她80年代才进香港无线电视,演技不错云开·全站appkaiyun官网,,打母的形象让她很有名气,我看过她1980年(或1981年)演的《金枝玉叶》,演宰相夫人,演得挺好的,现在正在播的《金枝玉叶》,演技不如她当年。

记者:如果邓碧云没有去香港,而是留在广州,您觉得她在粤剧界的名气会更大吗?现在粤剧界的年轻人好像对她不太了解。

罗:广州的电影事业发展比较慢,所以粤剧还是以舞台演出为主,艺术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邓碧云没有去香港,她可能如你想象的一样,会获得更大的名气。但是也可能有其他的情况,比如“文革”期间她可能被批判过。现在很多年轻人确实不熟悉邓碧云,我们也没办法。其实,看过她主演的电视剧的人,很可能都不知道她曾经是粤剧演员。

对青少年的评估

邓碧云对待艺术非常认真,这一点我很佩服。虽然她一生没有创造过什么伟大的奇迹,但她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值得尊敬。据说她丈夫原本不让她演戏,但她坚持了下来。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所以被称为“全能旦皇后”。她不仅会唱歌,还擅长各种角色kaiyun下载app下载安装手机版,,比如剑马旦。她演一个角色的时候,很认真,“融入角色”。我也看过她的电影和电视剧,感觉也很好。她是一个什么角色都能演得成功的人。

——李月友(佛山市三水区曲艺协会会员)

伙伴

黄金搭档信马适增

邓碧云与新马师曾被誉为粤剧、电影界最出色的搭档之一,香港曾发行过二人同台演出的照片邮票。

新马师曾(1916-1997),原名邓永祥,广东顺德人,著名粤剧演员,杰出的喜剧演员。新马师曾多才多艺,既能演京剧,又能演粤剧,曾编导并演出过多部粤剧,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众恶皆为色欲首》、《光绪夜祭珍妃》等。1977年获英国牛津大学荣誉艺术博士学位,1978年获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颁授MBE勋衔。多年来,他多次参加慈善演出,不辞辛劳,被誉为“慈善演艺王”。

新马师曾1936年开始拍电影,早期多演粤剧,后期多演搞笑喜剧,著名作品有《秋恨歌行》(1949)、《双双对对》(1951)、《一年一度燕子归来》(1953)、《两个傻子》系列(1958-1960)、《多情竹鸭》(1959)、《奇侠义之妹》(1967)等,以演绎基层小人物最为人熟知。

新马世腾1997年4月21日在香港病逝。

银牌合伙人 何非凡

金天花团在澳门改组时,何非凡与邓碧云搭档,震惊了整个粤剧界。后来又成立平安团,白玉堂为文武生,洪仙女的师父何英莲为主花旦,邓碧云为二花旦,何非凡为白玉堂的副手。

何非凡原名何鹤年、何康琪,曾取艺名何小年,广东东莞人,刚进粤剧团时,从小演员做起,初上台时很紧张,有时只有几句台词要背,但因为怯场,经常背错,甚至完全背不出来,常常惹得导演生气,甚至团老板表示不满。但何非凡并不气馁,反而把这些当成动力,鞭策自己努力。久而久之,因为志向非凡,他决定改名为何非凡。

他师从李叫天、陈兴章、石燕子等著名戏曲演员,也学过花旦。但由于男花旦逐渐被淘汰,他便改学文武生。他利用自己嗓子明亮柔和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学唱,自创了一种“狗嗓”,时而重复,时而低沉时而高昂,或偶尔空灵,因此大受欢迎,不少粤剧观众便会哼唱几句。他先后加入“大罗天”、“黄金”、“乐启东”、“红梅”等剧团。1938年,他组建了飞帆香粤剧团。从此,他便如一艘扬起风帆的巨轮,一帆风顺,震惊省港,名扬海外。

何非凡并非一夜成名,他先是在越南演出,成绩并不好。后来,他到上海演出《西厢记》,充分发挥“狗仔嗓”的特点,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身价百倍上升。当他回省、香港再次演出时,观众争相买票,盛况空前。他和楚秀云联袂主演的《潇湘阁偷香僧》,连续演出300多场,场场爆满。从此,何非凡和他的名字家喻户晓,老少妇孺皆知。

何非凡不仅痴迷粤剧,上世纪五十年代,他更追随妻子罗燕青的脚步,进军荧屏,参与拍摄电影约三百部,在粤语片《三日鲜》中的表演更是深受观众喜爱,可谓是一位多产的演员。

本期由本报记者李慧飞撰写

下一期

上世纪初广州最杰出的中医是陈大济和孔小济。陈大济即陈伯潭,他开的药方往往每味药用二两,故人称陈大济;孔小济即孔培然,他开的药方每味药只用二三钱,一剂的总量往往不足一两,故人称孔小济。用大剂量的陈伯潭,往往一举治愈疾病;用小剂量的孔培然,虽然治病较慢,但能保证不出大差错。这是当时中医界一大场面。

特别感谢:中山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提供信息

2024欧洲杯 酷24体育 kaiyun下载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云开·全站appkaiyun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