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主页 > 欧洲杯

对当今男女单的一些分析、随感和展望

2024-05-28 浏览:

2015年过去了,2016年也过去了几个月,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写下了小拉的一些个人总结和展望,此时对羽毛球的理解和认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不变的是,我还是更喜欢单打,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女单总体分析:

选手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耐力更强,小臂和大腿的爆发力更好,使得女单项目在传统技术体系中更注重整体提速和更灵活的球路变化。“男性化”、“高大化”等能力型概念不再流行,标准的“四路球”已经没人打了,所谓的“拉斜线进攻”、“防守反击”、“变速进攻”、“全力进攻”也越来越不适用。

受限于女子全身力量,扣杀依然不是(或许永远不会是)创造空当和取得主动权的主要手段。准确、快速、稳定的平高球、吊球、积极防守(有心防守)、高效的重心回球和脚部连接依然是女子单打最有效的夺空手段。但扣杀的质量和落点本身的变化已经越来越不可或缺,过于标准、古典的力量型打法已经越来越没有效果;

通过正手后场击球和正手和反手击球来摆脱这种局面变得越来越流行和有效,因为它需要更多的力量而不是球拍控制。

球员移动风格更加激进、个性化:球员开始更多瞄准对方过渡球,提前做出进攻手势,更早打破一分球50/50局面。但“过打”倾向也日渐加重,因加速不当导致失去重心、断线、击球不准的现象也增多,整体移动效率和击球效率并未得到提升;

控网方式日趋多样化:搓球、勾球、挑球等基本技术完成质量要求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几乎所有选手都开始尝试接球上网后更多的停顿。其中正手推斜线是主要的得分球路线:因为风险更大,回报也更大(防守准备不足)。另外,由于球的质量降低和更多“不必要的停顿”导致的节奏碎片化,很难估计女子单打的整体速度与21分制刚引入时相比提高了多少;

网前拦网的变化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人出现在后场接杀球,封堵斜线和中路,试图在被动局面下破坏对手的衔接;

中场技术作用提升:以往女子单打比赛中几乎看不到平打的现象,但如今随着选手越来越注重前中场主动权,中球次数增多,平打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

心理素质停滞不前:与以往相比,球员在把握关键点、保持稳定性方面基本没有进步。虽然赛场上流行握拳呐喊的风潮,但对于同一场比赛中频繁得分、连续失分的顶尖球员来说,这毫无帮助,有时甚至让人无法理解。这可能与女单选手整体年轻化、社交媒体的普及、自我认知的扩大有关,也可能与这些都无关。

男单总体分析:

高水平球员数量增多,水平差距不大,打法也比较类似,一流球员的统治力不如林书豪时代,但比15分制时代还是有提升的。

球路整体攻击性下降:和女子单打类似,选手的打法越来越偏离“教科书”,越来越不直接;甚至和2011年相比,单杆的目的性(或者说每一杆追求的回球大小)普遍有所下降;

追求质量轻追求速度:由于21分制后球员过于注重速度变化的威胁,这个阶段高水平球员往往不会去尝试打破50/50的僵局,暴露连接上的破绽。比赛中出现了更多耐心、安全的球路,比如中球、长网球、各种高弧线,放弃了连贯性和击球速度,而专注于近网或近网的慢速吊球和平球,这降低了比赛的整体速度。当球员在执行此类战术时出现失误时,比赛的观赏性被进一步压缩;

控网作用的变化:网前技术在五虎-董炯-陶盖时期就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其重要性其实一直延续到了如今的男单。如今网前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下一拍创造得分机会的加速器手球比赛怜悯规则,而是在整体中慢节奏下经济地掌控整个比赛局面的战略要地,体现在选手抢高分欲望的降低,低分的处理越来越冒险。这对远距离网球的出球能力、中球的处理能力、回球能力、捡球速度、暂停的利用时机、网前半高推救球的处理能力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看,网前技术的重要性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上升了;

移动中接过渡球意识增强:2008年奥运会林丹靠这个欺负李宗伟,2011年以后李宗伟把这个意识发扬光大。现在越来越多选手都尝试逼迫对手转身然后原地不动等着网前拦网,这种动作在以前显得太冒险,低估了对手;

反手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通过反手突破和摆脱对手的封锁和压力的能力随着接球意识的提高和网前变化的丰富而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建立在身体素质整体提升和收敛的基础上的:在大多数技术方面,大家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即使有,也可以通过能力去化解。差距往往体现在以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技术上;

老将实力更强,年轻球员早熟,中年球员实力较弱:199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球员在能力和斗志上占有优势,而经历了发球体系变革但仍活跃在赛场上的老将,在技术和经验上则明显胜出。可以说,这两者之间的冲击力和控制力才是当下男单赛场上的主要观赏性来源。相反,1985年至1989年出生的中年球员,大多体能上有所欠缺。

女子个人分析:

马琳

最重要的,我只说一次——超强的能力。完美的身高和四肢长度,以及欧洲球员中前所未有的灵活性,让她无惧头顶压制和吊球等常规武器,而她变态的二次甚至三次启动能力让她对大多数假动作免疫。

当她用诡异的动作和拍面一次次将球击向自己的场地时,那种拼命是外人难以理解的。她的体能分配没有问题,因为对于这个项目来说,她的体能是无限的,高速是贯穿全程的标准。

当你需要调整、喘口气的时候,她会进攻得更远;你可能在某些部分比她快,意识到她其实没那么快,甚至能拿下几分,但平均速度上她一定比你快,最后被拖垮的绝对不是她。她在平高球和网前技术上的提升,加上她本来就无敌的身体素质和比赛气质,造就了现在女单赛场上这样一位bug级的选手。

每一分过后,马琳都会发出撕心裂肺的呐喊,仿佛在告诉对手和观众这样的潜台词:“恨我者恨,我能赢。”让人想起NBA的勒布朗·詹姆斯。然而,马琳并非无懈可击,她的进攻没有她呐喊那么犀利,脚步没有她曾经跳的弗拉门戈舞那么优雅灵活,心态有时也会因为激情而失控……但即便你挑出这根骨头、那根骨头,鸡蛋还是鸡蛋,不会缩成鹌鹑蛋。

马琳已经成为女单的标杆一年多了,在帅气教练里瓦斯的调教下,这一事实短期内难以改变。但领头羊的压力是否会导致马琳的表现出现波动?如果会,她将如何调整?会不会出现真正的“马琳克星”?……明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奥原希

这名球员让我想起了一位绰号为“原子蚂蚁”的意大利足球运动员。1995年出生,身高1.55米,身材修长,踢球气质不屈,两条永不停歇的长腿,在球员中很容易被认出并记住她。但在进入职业赛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始终缺乏公众的关注。

受到伤病困扰的她在成人赛上的表现一直不佳,一度被二队中年纪较小的山口茜等前辈压制。相比于马琳的锋芒毕露、霸气十足和一丝不苟,奥原希望较为内敛的打法和风格似乎缺少话题性。

但终于在2014-2015年,她的默默努力得到了回报,复出后的她不仅在竞争激烈的日本女队中稳坐头把交椅,还两度战胜尖叫女王马琳,夺得7项公开赛冠军(包括1项超级系列赛冠军),跻身世界顶尖选手之列。

她的成功不仅建立在她永动机般的双腿和强大的核心力量之上,还得益于她扎实的基本功和非凡的肩部柔韧性——这为她的上手力量带来极大好处;她的过顶球稳定性和高球弧度控制在当今女子单打中名列前茅。

如今的奥原希望网前变化丰富,正反手的停球和推球非常隐蔽,可以打到球场的任何一个角落,半场被动时,她不同寻常的冷静也让人印象深刻,她现在缺的,就是一个大场面的冠军。

内瓦尔

印度国宝级选手塞娜·内瓦尔在迪拜总决赛中赢得小组赛第三场胜利,然后又在令人失望的比赛中输给了戴资颖,她的赛季就此结束。

对她来说,这场比赛就像是她全年比赛的一个缩影:高开低走。赛季初,她曾凭借两场主场赛事夺得世界第一的宝座;但随着赛季的深入,塞纳在与马林的较量中逐渐陷入了不可挽回的劣势。

两次输给王适娴、欧洲赛季连续输给三谷美奈津、赛季末两次惨败给拉查诺和奥原希望,都说明她面对速度型进攻型选手时无力,身材矮小的她柔韧性差,导致转身和重心恢复速度不快,球路硬朗,攻击性强,听起来是个糟糕的技术组合。

面对粘球或假动作多的球员,她在赛场上常常显得狼狈。但内瓦尔能成为世界第一,显然不是因为她技术动作漂亮、球路多变,而是“实用主义”:强攻后,她把全部精力放在控球上,相持中迅速压制底线两角,几招之内,无论对手速度多快,变招多多,都无法接近她。

凭借着在女棋手中名列前茅的心理素质和把握关键点的能力,塞娜自出道以来就一直处于顶级水平。但在与马林的决赛中,虽然塞娜赢得了对马林的期待已久的胜利,但还是第一次看到内瓦尔如此“生动”,表情和肢体语言如此丰富。

比赛中,她不断的“加油”和紧蹙的眉头透露出对自己的不自信和对失败的焦虑。塞娜一直以强烈的胜利欲望而闻名,但她用专注、坚韧和克制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一种“性冷淡”的东方自信。这让人不禁想知道,那个浑身散发着王者气息的塞娜去哪了?她还能走得更远吗?

李雪芮

与内瓦尔相反,李雪芮本赛季开局缓慢,但收尾却十分出色。一场神秘的膝伤使她 12 个月内未能夺得冠军,她在赛季大部分时间里犯了很多错误,在球场上动作缓慢。在多次输给主要对手马琳、拉查诺克和山口茜后,一些球迷甚至开始担心这位奥运冠军能否在奥运会上立足。

幸好,在上一次夺冠的奥登塞,李雪芮连赢今年初击败过自己的四名选手——山口茜、成池铉、王适娴、辛德胡,打破了自己多年的冠军荒。她用凶狠的进攻和控球,让刚战胜马琳的辛德胡直不起腰来。虽然意外输给了从未输过的戴资颖,但她很快反弹,在主场以不失一局的成绩再夺冠军,向世人证明她已经从伤病中恢复过来。

应该说,健康的李雪芮技术全面到毫无漏洞:在后场,攻击力和控制力无人能及;在中场,她的力量可以俯视所有人;在前场,无论是搓球还是推球,都无可挑剔。唯一能击垮她的,就是心态。当她轻敌时,脚下就会慢,手上就会散漫;而当她焦急时,就会过于激进,加大下压,追求落点。

王仪涵

因为一些众所周知又让人啼笑皆非的原因,王仪涵似乎比话题女王马琳承受了更多的批评。其实,王仪涵在场下低调踏实,在场上坚韧不拔,理应免受这些莫须有的指责和口水。

作为参加过三个奥运周期的老将(虽然她才快28岁),王仪涵当年成名时的体能和能力都呈现下滑趋势,在2014年亚运会夺金之后,她仅在台北金赛一站拿下冠军。

虽然她在积极做出一些技战术调整,增加了网前变化和反手运用,减少了进攻频率手球比赛怜悯规则,但在关键分或者逆境中,她还是忍不住重蹈覆辙,与对手拼个你死我活。

对于王仪涵来说,这是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她已经开始落后于顶尖女单选手的步伐,而伤病,这个已经无法化解的定时炸弹,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她身上,随时准备刺痛她的神经。

即便在巅峰时期,王仪涵也从来都不是地球上技术最精湛的女单选手,未来也不太可能成为那样的人,但她的经验和韧性总能帮助她找到击败对手的方法。她知道如何限制和反击对手的战术,并利用身高优势拖住对手,在看似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寻找获胜的机会。面对以速度和多面性著称的拉差诺和王适娴,她仍然占据绝对上风,干净利落地结束了在台北和中国公开赛上对李雪芮和戴资颖的三连败。

“虽败犹荣”或许是形容王仪涵现状的最佳词语——她不再是冠军热门,但她永远不会放弃对胜利的渴望。如果真的有一天王仪涵因“非正常死亡”退出奥运席位争夺,对她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但对于任何级别的规则制定者来说,将这样的选手拒之奥运之外都难以称之为成功。

王世贤

相比于早已位居世界第一的男友,王适娴的成绩总是显得不那么亮眼,输给拉差诺之后,她的2015赛季冠军数依然为0,这个数字略显尴尬。

与今年夺冠次数同样尴尬的,还有她的进攻能力。在崇尚速度的时代,王适娴的吊球打法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几局胶着后,她利用最后时刻的换球获得机会。全力扣杀后,她不仅没能为自己再添一分,反而被对手抓住空隙,陷入被动。

这样的剧情在她的比赛中不断上演,让她在进攻上很难有自信,而主教练陈金似乎也没有什么很好的解决办法……他的鸡汤只是在2014年上半年起到了短期效果,王适娴的扣球线太长,直线球太多,客观上增强了她正手滑板吊直线的威力,

但这只能算是小有裨益——毕竟无论吊球打得多么稳定,对手最终都会适应。其实,如果不是这个缺点,以王适娴著名的高速四分控球能力和出手变化,她的成就应该比现在高得多。

王适娴今年战绩不俗的两场对马琳的胜利,也得益于此。论持续高速能力,王适娴其实不逊于巡回赛围场中的任何人,从与奥原希望的两场马拉松大战就可以看出。劈球后,她五步冲到网前,在最合适的地方扑球,松开网……她像男友一样,几乎不晃动,上半身没有多余的动作,完成了一系列动作。这样的动作效率——用弗罗斯特的话来说,堪称“爆炸性”——却没有带来更好的进攻和成绩云开·全站appkaiyun官网,,实属可惜。

成池铉

一直以来,成池铉都被称为“球二代”,这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并非一句夸赞——看来,作为大名鼎鼎的成韩国的女儿,她脆弱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都是天生的。

确实,球迷们已经习惯了看到这个虔诚的基督徒女孩在球场上,在几轮令人心碎的比赛后筋疲力尽,先赢后输。但在今年赢得三项冠军,尤其是在主场击败王仪涵之后,成池铉似乎终于让人们看到了她在比赛中只出现在对手身上的品质:坚韧。

程吉宣身材高大,基本功扎实,正手上手动作令人惊叹,也是为数不多能从正手底线打出标准精准的斜高球的选手。在当今矮个子选手层出不穷的世界中,程吉宣以打小球能力著称。但在决赛中,她却丢掉4个赛点,输给了同样不以顽强著称的拉差诺。让人不禁感叹:改变江山易,改变本性难。

戴资颖

戴资颖是今年公平竞赛奖的得主,她在场上从不大喊大叫、怒目而视,激怒对手;在场下也举止得体,不谈政治、不制造丑闻。为何她还是引来粉丝的反感?我只能说,如果没有经过一定的训练,看她打球很难不骂人。

“你这球怎么打成这样了!你就不能打到界内吗?”当然,也不全是骂声,也有欢呼声:“你这球怎么打的?妈的,太不可思议了。”戴资颖球技高超,连续发力的流畅度也堪称天赋级。她的扣杀线极具迷惑性云开·全站appkaiyun官网,,落点刁钻,常常让对手原地无法动弹。

当然,无法移动之后,球经常出界或者过网,虽然她经常使用反手,但是四肢的绝对力量在如今的女单选手中并不算突出,可以看到她暂停之后的斜球很容易被对手接住,成功率比较低。

她的速度不算特别快,面对马琳、奥原希望等选手时,在对方的防守能力面前束手无策。虽然戴资颖也会左冲右突抢球,但她会笑着捡起丢掉的球,再送回对方的球场。这个高雄女孩或许只是喜欢打球,对输赢没那么在意。

可谁知道,终有一天,她会鼓起勇气,让那些“由粉转粉”的网友,得到一剂后悔药,和一粒速效的救心丸。

拉差诺

有太多话想说,太私人,但我说不出来,也不能在这里说。曾几何时,拉差诺只是个普通的羽毛球女孩。和同样被冠以天才美誉的戴资颖一样,她也在球场上满脸笑容,享受着羽毛球带给她的快乐。但2013年在广州成名后手球比赛怜悯规则,她突然感到肩上的压力。

以前,输赢是她自己的事情,最多是家人的事情,她可以轻松应对。而这种轻松和释然,正是赛场上创造力的源泉。但现在,她赢了一场比赛,全国人民都会为之振奋,输了一场比赛,她也要面对全国人民的问责。说实话,我很难想象这样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这种压力或许只有李宗伟、刘翔、李娜等人才能体会。但他们的应对,至少从外表来看,不能称之为成功。在今年夺得亚锦赛和印尼超级锦标赛冠军之前,很难想象一个不到20岁的女孩经历了怎样的煎熬。

虽然这两次夺冠都未能转化为稳操胜券,依然没能翻过王仪涵这座大山,依然没能接好正手扣杀和挑球,但笔者还是由衷的为她感到高兴,这或多或少能减轻一些她身上的压力,不管这压力是谁给她的。

决赛中,她虽然赢了两局,但看到她一次次愤怒的呐喊,还是让人觉得可怜。为了梦想,为了国家的荣耀,拉差诺·因达农或许要从可爱的邻家女孩,变成球场上杀气腾腾的击球机器,但作者还是自私地希望事情不应该发展到这个地步。羽毛球应该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不只是支票和荣誉,也需要稳定和善良的心。

本文由[defaultoasis]授权

【每日羽毛球】官方账号提供羽毛球知识,以及羽毛球小伙伴们的经历和故事,与小伙伴们一起享受羽毛球的乐趣,在羽毛球运动中共同成长!

微信号:meiri_yq

2024欧洲杯 酷24体育 kaiyun下载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云开·全站appkaiyun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