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主页 > 欧洲杯

竞妍争芳——清代中日伊万里瓷

2024-05-25 浏览:

伊万里瓷器是江户时代(1603-1868年)在日本有田地区烧制,然后从邻近的伊万里港运出的瓷器。作为日本最著名的外销瓷器,日本伊万里瓷器与“中国伊万里”瓷器在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相互借鉴、相互竞争,是大航海时代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

本文以东莞展览馆藏的168件/套清代中日伊万里瓷器为载体,追溯中日伊万里瓷器百年竞争历程,呈现伊万里瓷器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300多年前中日文化与技术的交流碰撞、创新超越。

日本伊万里瓷器的起源与发展

瓷器的烧制被视为日本江户时代最杰出的技术成就之一。1610年代,日本在九州有田地区首次成功烧制瓷器,得益于朝鲜陶工带来的制瓷技术,以及瓷土矿的发现。有田地区窑业起步虽晚,但通过学习朝鲜和中国的先进制瓷技术,加上官方的扶持整顿,得到了迅速发展,很快成为日本的制瓷中心。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朝向清朝的过渡时期,战乱使瓷器生产陷入停滞,海禁贸易大幅萎缩,中国瓷器出口一度中断。供不应求的欧洲市场,纷纷转向日本寻求瓷器产品。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有田窑业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请求,专门以中国瓷器为原型烧制瓷器,并于1659年正式开始大规模向欧洲出口。 17世纪70年代至18世纪,其在欧洲的销售十分火爆,而因其港名而得来的“伊万里瓷器”也逐渐被人们所熟悉。

日本伊万里瓷器风格的演变

伊万里瓷器初创时,深受明末清初青花瓷、五彩瓷的影响,其造型、纹饰、铭文等均以中国瓷器为蓝本。随着烧制技术的进步,日本陶艺家逐渐将欧洲艺术情趣与江户时代的日本审美观相融合,相继烧制出雅致的“柿右卫门”和华丽的“金銮手”,赋予伊万里瓷器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日本瓷器诞生之前,中国瓷器深受日本喜爱。明末以青花瓷、五彩瓷为代表的中国瓷器大量输入日本,景德镇民窑也专门生产与日本茶道、料理有关的定制用具供外销。因此,中国瓷器的审美风格和烧制技术对早期的日本瓷器产生了重大影响。伊万里瓷器早期产品以青花瓷为主,也有少量白瓷、釉里红或青瓷。其青花瓷的造型和纹饰多取材于明末输入日本的青花瓷及明代画册,青花整体色调清淡,画风古朴。

清代瓷器青花图片日本图_清代日本青花瓷器图片_清代青花瓷器特征(建议收藏)

图一、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日本有田地区生产的青花山水纹葵花形盘

青花山水葵花纹盘(图一)口沿饰八卦纹,内壁饰暗缠枝花卉纹,盘心饰一圈中式山水渔夫纹,浓淡适宜,构图典雅。圈足内的中式山水纹及双行双圈“成化年制”青花仿纹,无不显示日本工匠模仿中国青花的用心。

1640年至1659年,伊万里瓷器制作技术逐渐成熟,彩绘瓷器出现,并开始小规模外销。但这一时期的彩瓷主要借鉴明末清初的中国五彩瓷,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1660年代至17世纪末,彩瓷技术进一步成熟,诞生了具有日本审美特征的“柿右卫门”风格,并畅销欧洲市场。

“柿右卫门”风格,一般是指日本陶艺家柿右卫门独创的一种彩瓷风格。其最初的造型和纹饰以中国景德镇五彩瓷为蓝本,同时受到日本古代九谷彩瓷的影响。到十七世纪七十年代,陶艺家已发展出“浊手”(质地半透明的乳白色瓷胎),并以日本画风中的花鸟、动物、山水等为主要题材,在乳白色瓷胎上施以鲜艳靓丽的色彩,烧成构图疏朗、清丽淡雅、风格独特的彩瓷,最终形成了“柿右卫门”独特的风格。

“金兰特”风格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伊万里瓷器最具代表性和影响的风格,又称“老伊万里”风格,不仅大量出口欧洲,也销往日本市场。其工艺或借鉴中国明代景德镇窑五彩瓷,同时融入日本审美情趣。器形以盘、大盖罐为主。风格特点是釉下青花结合釉上彩(以矾红为主)、描金。“金兰特”青花色泽蓝黑,红彩深沉,喜用青花、矾红大面积铺地,花纹用金银彩勾勒描绘,营造出浓厚、深沉、富丽的效果。

清代青花瓷器特征(建议收藏)_清代日本青花瓷器图片_清代瓷器青花图片日本图

图二 青花五彩鎏金折扇凤纹大盘,17 世纪 90 年代至 18 世纪 30 年代产于日本有田地区

青花五彩描金折扇凤纹大盘(图二)盘口为蕾丝盘口,盘壁饰以开口纹清代日本青花瓷器图片,开口处以青花、金彩覆盖,盘中央为白色,左上方绘展翅凤凰,右下方绘白鹭草叶锦地纹折扇,凤凰与折扇之间绘有云纹、草叶纹。画面绚丽,色彩明丽,完美展现了“金兰寿”的艺术魅力。青花矾红描金花卉纹折扇瓜子盖罐(图三)亦为典型的“金兰寿”风格,罐身中央异形开口处为花卉纹折扇,开口处以青花、矾红彩为底色,绘有菊花、鸟纹、草叶纹,日式风格浓郁。

清代日本青花瓷器图片_清代青花瓷器特征(建议收藏)_清代瓷器青花图片日本图

图3. 青花矾红描金花卉折扇和瓜形盖罐,18世纪中后期日本有田地区制作

“中国伊万里”瓷器及其与日本伊万里瓷器的异同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收复台湾,国内局势终于稳定下来,海禁政策也逐渐解除。然而,在景德镇瓷业中断的短短几十年间,海对岸的日本已凭借伊万里瓷器成为欧洲市场最大的瓷器出口国。为了重返海外市场清代日本青花瓷器图片,景德镇很快开始借鉴日本伊万里瓷器的装饰风格,烧制“中国伊万里”瓷器。

由于清政府对瓷器烧制的直接支持,景德镇的瓷器烧制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制瓷业空前繁荣。充足的原料、高度成熟的制瓷技术、庞大的生产规模,使得“中国伊万里”瓷器物美价廉,竞争优势十足。景德镇从18世纪初开始生产“中国伊万里”瓷器,1715年至1735年进入鼎盛时期。在竞争的压力下,日本伊万里瓷器逐渐减少产量2024欧洲杯,,在持续外销约100年后,于18世纪中叶退出了欧洲市场。

“中国伊万里”瓷器中产量最多的是“金兰特”式瓷器。从工艺上看,“中国伊万里”瓷器胎体较薄、较轻,制瓷技术更为成熟。日本伊万里瓷器的圈足底部常有钉子留下的痕迹,以防盘底崩裂。从风格上看,“中国伊万里”瓷器主要借鉴了“金兰特”式纹饰,但在色彩、构图等方面与日本伊万里瓷器有所不同。

在色彩上,与日本伊万里瓷器青花色泽厚重深沉不同,中国伊万里瓷器的青花色泽更为明亮纯净。在色彩比例上,中国伊万里瓷器虽然有意识地布满花纹,但仍以白瓷为地,以青花、矾红勾勒花纹,较为素雅,而日本伊万里瓷器留白较少,习惯以青花、矾红为地,形成具有堆积感的色块,给人以丰盈之感。在构图上,虽然二者均以装饰贯穿始终,但“中国伊万里”喜欢采用对称式的纹饰布局,主要将盘中央的主纹饰与数组边饰相结合,形成完整完美的视觉效果。日本伊万里瓷器的构图更为饱满,除了盘中央的主纹饰与边饰相结合外,还喜欢采用分割式构图,各种几何或不规则形状的开孔纹饰屡见不鲜。 在装饰题材上,二者互相借鉴,交叉较多,既有相似的花卉、山水纹饰,但更多的是取材于各自的传统纹饰。

景德镇窑青花矾红描金花卉瑞兽纹盘(图4),盘面中央绘有瓶花纹,盘边沿分成六个不规则的开孔,其中三个开孔以浓重的青花色为底色,上绘矾红描金花卉纹,中间绘矾红描金花卉纹,以及日式瑞兽纹。从装饰风格和效果来看,与日本伊万里瓷器相差无几。另一件青花矾红描金花卉纹盘(图5),整体呈折扇状,扇面边缘开有连续的开孔,开孔内绘有各种花卉。扇面中央绘有牡丹枝叶,以花卉纹为底色,同样具有浓郁的日本“金手”意味。 青花矾红描金花卉纹盘(图6)虽然也以青花矾红描金进行整体装饰,但留白较多,构图上讲究对称,其审美风格已呈现出更中国化的倾向。随着“中国伊万里”瓷器知名度的提高,其瓷器品种越来越多地根据欧洲市场的需求定制,包括异形奶壶、咖啡壶(图7)、盖杯、盐碟、酒瓶等餐饮用具,以及纹章瓷器(图8)。除“金手”风格外酷24体育,,“中国伊万里”瓷器还生产了少量模仿“柿右卫门”风格的瓷器。如这件清康熙粉彩竹篱花鸟虎纹盘(图9),盘边饰一圈缠枝花卉纹,盘中央绘菊花折枝纹。 枝头上绘有色彩斑斓的长尾鸟,旁边还绘有日式篱笆、竹子、老虎等图案。整体色调明丽,构图舒畅,属于典型的日本伊万里瓷器“柿右卫门”风格,应是仿照其风格进行绘制和制作的。这件清康熙青花五彩花卉鹿纹盘(图10)糅合了日本伊万里瓷器不同风格的装饰元素。盘中央绘有花卉鹿纹,构图和色彩均源于“柿右卫门”风格。但盘沿饰有双圈青花、矾红花卉纹,则源于“金兰手”风格。这充分表明景德镇陶工在学习日本伊万里瓷器的同时,也进行了发展和创新。

清代瓷器青花图片日本图_清代日本青花瓷器图片_清代青花瓷器特征(建议收藏)

图 4:青花矾红描金花卉瑞兽纹盘,景德镇窑,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6 年)

清代青花瓷器特征(建议收藏)_清代瓷器青花图片日本图_清代日本青花瓷器图片

图五:青花矾红描金花卉纹扇形盘清代日本青花瓷器图片,清康熙 1661-1722 年,景德镇窑

清代青花瓷器特征(建议收藏)_清代日本青花瓷器图片_清代瓷器青花图片日本图

图六 青花矾红描金花卉纹盘,清乾隆年间(1736-1796),景德镇窑

清代瓷器青花图片日本图_清代青花瓷器特征(建议收藏)_清代日本青花瓷器图片

图7 青花矾红描金花卉纹咖啡壶 景德镇窑 清康熙年间(1661-1722)

清代日本青花瓷器图片_清代青花瓷器特征(建议收藏)_清代瓷器青花图片日本图

图8 青花矾红描金纹盘,清康熙年间(1661-1722),景德镇窑

清代瓷器青花图片日本图_清代日本青花瓷器图片_清代青花瓷器特征(建议收藏)

图九 粉彩竹篱花鸟虎纹盘,清康熙年间(1661-1722),景德镇窑

清代日本青花瓷器图片_清代青花瓷器特征(建议收藏)_清代瓷器青花图片日本图

图十 青花五彩花卉鹿纹盘 清康熙 1661-1722 景德镇窑

从景德镇到有田,从中国技术到日本风格,从韩国陶工到荷兰商人,在伊万里瓷器的故事中,来自世界各地的物质、经济、文化元素交织融合,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商品贸易如何促进了经济繁荣,先进技术的吸收如何促进了瓷器的发展,文化交流与融合如何创造了新的艺术风格。虽然中日伊万里的竞争已经成为过去,但这段融合与超越的故事,在今天依然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

(本文图片由东莞展览馆提供。

图中的所有文物均来自博物馆馆藏)

2024欧洲杯 酷24体育 kaiyun下载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云开·全站appkaiyun官网